一处村庄,一种情怀
源于过往,始于内心
泥墙、青瓦、老树、村庄...
质朴的乡村和人
可见的温暖和热情
都是千百梦回的家乡
那种熟悉的味道渗透到我的血脉
每每想起或者遇见
总能让我内心澎湃
老屋
这两年,为了写些家乡的历史文化,也时常游走在新干村落的大街小巷,探访了一座又一座的古老民居。在每一处幽僻巷弄里的老屋,都有很多美丽的传说,也有许多的奇迹。也许是古诗词中“小桥流水人家”描写的古镇古村太过美好,依山傍水的传统村落一直是挥之不去的乡愁情结。
太多浓厚的历史文化,在每一座古老民居的背后必然都有一个或是让人神往,或是引人伤感,或是令人纠结的故事。
陈家村老屋是20世纪初建成,100年左右的历史,大概200平方米,共两层,是陈家村仅存的一座老宅。
老屋,从建筑的规模结构上,便可得知这家主人的地位高低、富贵与否。陈家老宅开门不见砖,水往屋里流,必是富家人之屋。
从保留下来的装饰看,老屋上的金漆木雕、石雕、嵌瓷等工艺,华美精致,给人一种古韵美;花草树木、人物活动、鸟兽等镂空雕刻,栩栩如生;灰塑、图案花纹、精致巧妙,令人赞叹! 也更直接佐证了当年先人们追求极致完美的精神。
相传老宅是百年之前的“连少爷”富人耗工大、耗时长,建造出的当时全村最好的房屋。后来留给了他的儿子陈正恩和陈海恩两兄弟,传给了陈海恩的子孙。老宅很有灵气,三代以来,他们家培育出10个大学生和2个博士,有的留学剑桥大学定居英国,有的厦门大学教授、国家公务员等,但大部分还是在福建定居。
如今老屋在岁月的斑驳洗刷带走了昨日的容颜。
老屋给人一种永恒的静谧之感,人在熟悉的美景中行走,旅行的疲惫也许会被抛到九霄云外,剩下一颗心跳快速的归家之心。今日,又有多少诉说这老屋的旧梦。
陈家风雨亭
踩着青石板下路,走进陈家风雨亭,小编马上脑补“芳华”,大礼堂、打腰鼓、扭秧歌、唱歌跳舞,好不快意!
陈家风雨亭20世纪初建成,共三层,500多平方,当时是学校。解放初期和三下乡时期,很多知识分子在此支教和生活,甚至20世纪80年代都还有人在此读书。
郭公庙
郭公庙供奉的是著名抗元民族英雄文天祥的左膀右臂--抗元英雄郭铉郭炼,郭公厚忠勇卫国的事迹,在民间世代流传,经久不衰。
陈家古桥
陈家古桥大概有200多年的历史,是一座出入村口的石拱桥。相传有史以来每次汛期涨大水,这座桥都不会淹没,保证村民的出行,因此大家觉得非常神奇,石桥向鸭婆一样可以浮在水面,因此这个石拱桥还叫“鸭婆桥”。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陈家村位置
陈家村位于神政桥村北偏西3.5公里处(樟树下这条路上,新干方向过去的左边),村里共有405人、102户,是省级美丽村庄,历史悠久、民风淳朴。假期可以前往,参观老宅、凉亭、古桥,探幽历史,寻找情怀,这是一处让人深深渴望简单与安宁的福地。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