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 江西农业大学猪遗传改良与种质创新教师团队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示范活动名单,我省江西农业大学猪遗传改良与种质创新教师团队光荣入选!

让我们一起

领略团队风采吧~

团队建设 实力雄厚

江西农业大学猪遗传改良与种质创新教师团队是由畜牧学科带头人、中国科学院院士黄路生教授凝聚培养的教师团队,现有成员32名,全部拥有博士学位。

团队带头人黄路生教授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理事长,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主任,德国哥廷根人文与科学学院通讯院士,德国洪堡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科技部/江西省部省共建猪遗传改良与养殖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是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主席团成员;中国共产党江西省第十四届、十五届委员会委员;省留联会(欧美同学会)副会长。

黄路生教授长期从事家猪遗传育种研究,在猪重要经济性状的遗传机制解析及其分子育种的基础研究、技术创制、产品创造中取得了国际领先水平的系统性创新成果,是国际上发现并鉴别家猪质量性状及复杂数量性状因果基因及其因果突变最多的专家。事业上的执着追求、艰辛探索,换来专业领域里的累累硕果。黄路生教授2020 年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劳模)、全国创新争先奖;以第一主持人身份,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以及江西省科学技术特别贡献奖、江西省自然科学一等奖、江西省技术发明一等奖、江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国家以及省部级奖励10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97篇,以通讯作者身份在Nature, Nature Genetics, Nature Communications, Microbiome 等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133篇,成为国际知名动物基因组及遗传育种学家。

黄路生院士带领教师团队不忘传道授业初心,坚守良种报国使命,几十年如一日,扎根江西老区,长期潜心从事家猪遗传改良与种质资源创新研究,构建了最完备的全球家猪基因组DNA库、国际规模最大资源家系和国际唯一嵌合家系。率先在国际上创建了多肋、体长、肉色、系水力、优质猪肉及抗仔猪腹泻等多项专利,创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基因芯片“中芯1号” ,育种技术对民族企业全部免费无偿使用,对国家种业破卡发挥了重要作用。累计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重要科技奖励10项。团队相继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和农业农村部杰出人才创新团队,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工人先锋号”,获“中华农业科技奖”优秀创新团队和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

红土地上 坚守初心

“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是千百年来中国农民向往的幸福愿景,也是无数农业科学家为之奋斗的梦想。为了探索猪种基因的奥秘,1995年,时年30岁的黄路生教授在获得新中国成立后畜牧专业领域第一位前苏联及俄罗斯正博士学位后,毅然回到江西这片红土地,在江西农业大学组建并引领“猪遗传改良与种质创新教师团队”,投身动物分子遗传标记及“中俄猪联合育种”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始创之初,团队包括黄路生在内共有3位科研人员,靠着一间12平方米的实验室、一台价值2000元的电泳仪等简陋设施,踏上了猪遗传改良与种质创新探索之路。

黄路生带领团队克服重重困难,争取一切机会提升研究条件,建设成效得到主管部门和全国同行的广泛认可。1997年,团队荣获江西省首个畜牧兽医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科研平台相继获批江西省首家重点实验室——江西省动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1999年)、江西省首家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动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2002年)、江西省第一个科技部/江西省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2003年) 、农业部种猪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2011年)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2012年) 。以猪遗传改良教师团队支持的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科获博士学位授予权,实现江西农业大学博士单位突破。团队支撑的畜牧学科入选省“双一流”优势学科 (2017)、 省“双一流”优势高峰学科和突击队学科 (2021) 。2022年,主动策应国家科研平台重组,成功组建了江西省唯一独立组建的“猪遗传改良与种质创新”全国重点实验室 。

▲ 部分科研条件平台牌

三尺讲台 传道授业

“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人格育人格”是教师团队奋斗的目标,他们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关心和尊重每个学生求知需求,注重科学研究、社会实践与思政元素有效结合,引领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团队带头人黄路生院士及所有高级职称教师奉行“决不落课”,每学期如常走进本科生的课堂上课、听课,与同学们一起交流成长成才的经历与故事。同学们被教师团队浓厚的理论讲解及灵活的知识应用深深折服,也被黄路生教授这位“高科技猪倌”引领团队勇攀科技高峰的精神深深打动,对自觉坚持“四个自信”、努力实现人生梦想、尽力书写人生华章,有了更深的感悟。

▲ 团队成员为本科生上思政课

教师团队探索建立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产业“三位一体”学科专业建设路径,培养的一大批毕业生扎根畜牧兽医行业产业创新创业,为我国(省)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扎实的人才和技术支持。2007年,动物科学专业入选国家特色专业;2019年,入选为国家“双一流”建设专业。

▲ 团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成果

教师团队长期探索形成新时代动物科技类学生的“五有”(有家国情怀、有国际视野、有专业技能、有廉洁品格、有健康体魄)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此外,还获江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5项、二等奖4项。

▲ 黄路生院士牵头的教师团队获2018年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 部分省级教学成果奖

近10年来,教师团队培养本科生的硕士录取率保持在45%以上,部分班级录取率达60% ,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良好的师德师风,铸就了毕业生心系“三农”情怀,一大批毕业生成为职场先锋,涌现了“全国最美农技员”曾昭芙、“全国廉洁大使”夏涛、创业先锋邹新华、全国技能大赛一等奖获得者王亚翔,以及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获得者刘林、李劲松、任军等优秀代表,培养了温氏集团、正邦集团、双胞胎集团、播恩集团等生猪产业集团的领办者、 创办人。党的十八大以来,教师团队培养的100 余名毕业生扎根在基层畜牧兽医局/站,为基层畜牧业养殖发展提供扎实可靠的技术支持。创新创业实践成效获人民网、 新华网、农民日报、江西日报、江西电视台等新闻媒体报道百余次。

▲ 团队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成果

中国标准 世界高峰

在江西首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家猪遗传改良与养殖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里,忙碌的身影夜以继日。为了探索猪种经济性状形成的遗传基础,团队成员历时四年半、行程47万公里,采集了国内68个地方猪种(群)12700份DNA样品,并通过国际合作和博士后培养,构建了国际上最完备的全球猪种资源基因组DNA 库;2000年起,历时6年,构建了国际上规模最大、测定性状最全、检测到的遗传控制区域数量最多的中西方猪种杂交资源家系,用于基因定位研究;2007年以来,选取了4个西方主流商业猪种与4个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地方品种进行混血杂交,构建了目前国际上唯一的猪嵌合家系。

基于这些创新材料平台,黄路生院士组织遗传育种、动物营养和安全生产专业教师协同攻关、系统研究,打造出国际上发现并鉴别家猪质量性状及复杂数量性状因果基因及其因果突变最多的团队。代表性成果得到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认可,进一步奠定了江西农业大学在猪遗传改良研究领域的国际影响。

2015年,团队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遗传》发表《全基因组重测序揭示猪环境适应性的分子机理及可能的属间杂交现象》封面论文,首次在哺乳动物中发现古老属间杂交导致适应性进化的遗传分子证据,为家猪种质特性遗传机制研究和优良基因资源挖掘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性科学数据,获《人民日报》海外版(2015年2月28 日)报道。

▲ 自然—遗传杂志封面文章阐述家猪的进化历史

2021年,团队在《自然—通讯》发表重大科研成果,提供了目前为止规模最为宏大的猪肠道微生物基因集和基于宏基因组组装的微生物基因组。

▲ 论文阐述家猪肠道菌群的多样性

2022年,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在线长文发表团队的重大研究成果:发现 ABO血型基因通过调节N-乙酰半乳糖胺浓度显著影响猪肠道中丹毒丝菌科相关细菌的丰度,并系统地阐明了其作用机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饲料工业协会会长李德发认为,这是中国畜牧学科领域第一篇发表在《自然》上的研究成果。该成果入选江西省2022年十大创新成果。

▲《自然》论文成果在新华网客户端、人民日报进行专题报道

近年来,猪遗传改良与种质创新团队组装了世界上唯一无盲区、最完美的家猪基因组,技术水平国际领先,成为国际家猪基因组研究的“金标准”。

顶天立地 “一猪两用”

生猪种业作为生猪产业链的“芯片”,决定了产业效率和效益。江西农业大学猪遗传改良与种质创新教师团队是国内开展猪分子育种的理论和技术研究的团队之一。1996年至2003年,鉴别和克隆了16个影响猪重要生产性状的功能基因,创建了4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分子育种技术。这些技术先后应用于广东、福建、江西等5省(市)13个种畜场,改良了64个优质种猪核心群,取得了1.25亿元的直接经济效益,有力地促进我国生猪产业的科技进步,成果获2004年江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200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为了破解困扰养猪生产中的疫病侵扰难题,教师团队历时11年进行科研攻关,首次在国际上研发出了仔猪断奶前腹泻抗病基因育种新技术,这项技术已选育改良了覆盖我国所有20个生猪主产省的84个核心育种群,使受试种群的腹泻易感个体比例下降20%,经济社会效益巨大。成果获2010年江西省技术发明一等奖和2011年国家技术发明奖。

▲ 种猪育种技术研发和推广代表性成果获2项国家科技奖励

2017年,团队牵头研发的家猪育种基因芯片“中芯1号” ,芯片包含自主专利技术占国际上同领域核心专利三分之一,技术水平国际领先并对民族企业全部免知识产权费使用,目前在全国24个生猪主产省份推广应用,成为国家生猪种业“破卡”的主流技术保障,成果入选江西省2021年十大创新成果。芯片中的1项专利技术“猪多肋性状的因果基因鉴别及产业化应用”成果在全国推广应用,产生直接经济效益30多亿元,获2021年江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这样的专利技术,教师团队累计创建了13项。

▲ “中芯一号”在全国遗传育种大会发布及技术介绍

教师团队以引进猪种和中国地方猪为育种素材,应用自主研发的“中芯1号”等猪育种新技术,历时10年育成的“山下长黑”猪新品种通过国家审定,实现了江西省1999年以来国审猪种新突破,猪种推广带动了赣南原中央苏区一大批农户产业创富。

▲ 山下长黑猪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专家现场审定

30多年来,教师团队扎根江西,聚焦“一猪两用”科研创新总目标,一方面在农用种猪领域技术创新,研发立地育种技术,实现生猪良种国产,保障国家种业安全;另一方面在新兴医用猪领域,实现0到1的进程中抢占先机,争取主动。“一猪两用”技术创新和产品创制,已成为教师团队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追梦之旅”。

▲ 建言献策,推动“一猪两用”科技创新工作

黄大年教授是我国全体教师的时代楷模。江西农业大学猪遗传改良与种质创新教师团队将以黄大年教授为榜样,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不忘立德树人初心,坚守良种报国使命,拿出更多顶天立地科技成果,培养更多生猪种业创新创业新型人才,为彻底破解生猪种业的“卡脖子”问题提供智技支撑。

来源:江西农业大学

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 景德镇陶瓷大学陶瓷美术与设计创新教师团队

=====================================

来 源:江西省教育厅

编 辑:黄云

编 审:敖清辉  罗小敏  肖小龙

主 管:中共新干县委宣传部

主 办:新干县融媒体中心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