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上乡:稳步打好产业“三化”提升攻坚战

近年来,城上乡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及全国脱贫地区帮扶产业发展推进会精神,把发展特色帮扶产业作为重要抓手,坚持实施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三化”改造,切实以产业的发展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助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开拓创新,规模化建基地。为有效巩固脱贫成果提供,提前给标准化、品牌化攻坚打下坚实基础,城上乡依托上级帮扶资金,经过乡村两级充分谋划,在全乡建立了光伏电站、养牛基地、养羊基地、土木香基地、油茶基地等二十余个多样化的产业帮扶基地,通过利用资源、地理环境优势,不断扩大可发展产业规模。

目前在养殖产业方面,城上乡主要推动“城上牛肉”发展,先后投入帮扶资金160万元在岗上村、山坳村、竹溪村新建牛棚4个,并完善相应的配套设施以及进牛场水泥路建设。竹溪村还免费提供2000多亩山林供牛场、农户散养土黄牛,同时建立了城上乡第一家标准化农作物秸秆收储中心,实现资源再利用,通过多元化经营、多渠道增收,以“养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提升。城上乡各项产业在带动增加脱贫户、村集体收入的同时,还带动了附近村民发展产业、提升就业率,通过规模化养殖带动乡村发展。

深度融合,标准化提品质。为进一步筑牢产业发展根基,城上乡在充分挖掘各项特色产业的同时,努力走出一条全要素链、全产业链、全价值链融合发展之路。一是坚持系统思维、提升链条反应。鼓励各村培育“龙头”企业、创业致富带头人、农民合作社,发展壮大产业的后续延伸,提升产业联动性,带动村集体增收、脱贫人口致富。在城上村,先后投入60余万元建立120亩油茶基地以及一所榨油加工厂,通过“村委会+油茶基地+榨油厂”的运营模式,让油茶结果后可以经过二次加工销售,不仅延长了油茶产业链条,还能为全乡脱贫人口提供免费榨油场所。

在山坳村,开发种植稻米基地1000亩,并先后争取上级资金建设了碾米厂1所、稻谷烘干厂1座、采购稻谷筛选机2套,将稻米的种植、烘干、包装、上市全面发展的“一条龙”产业链。二是探索数字经济,创新乡村治理。联合电信公司,打造了大坑村、竹溪村数字乡村示范点,配套建设了20余套AI高清晰监控摄像头和高音喇叭,从实地了解基地产业状况、人工解说产业建设情况,到只需要通过查看监控画面就能够帮助工作人员实时了解相关产业情况,使用高音喇叭循环播放就能帮助参观人员了解产业建设情况,进一步强化了项目管护,带动产业品质化提升。三是发展绿色经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城上乡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提高农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在山坳村,挖掘山区优势,对高山陇地进行整修治理,将近1000亩海拔400-500米的高山田改造成良田,采用山泉水灌溉、生态灭虫、不施肥、不打药、无公害生产,打造绿色稻米种植基地。在竹溪村牛场附近,建立了城上乡第一家标准化农作物秸秆收储中心,每年可处理秸秆2000吨,在满足牛场自身需求的同时,还可为其它养牛基地提供秸秆饲料,还新建了300平方米生态环保牛粪储放棚,部分用于种植养牛青草料,其余为周边100亩油茶林提供有机肥,或以200元/吨的价格卖给有机肥厂, 实现资源再利用。

宣传推销,品牌化增效益。通过线上线下宣传,打出城上特色农业产业品牌名片。依托“832”等销售平台,利用好定点帮扶、“万企兴万村”、消费帮扶等机制载体,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促进帮扶产品产得好、销得出、卖好价。同时利用微信公众号,将“城上牛肉”、山坳村“杯山香米”的无公害、口感等特质进行大力宣传,让大众对农产品有一定的了解,吸引消费者购买。针对“杯山香米”,山坳村还在2022年申请了“绿坳”商标,并进一步的进行绿标认证申请。

通讯员:城上乡 彭祎蓉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