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因地制宜探索民族地区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

  中新网成都11月18日电 (韩金雨 高嘉琪 唐启浩)“不停水,不断电,交通也方便,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了。”近日,谈起易地搬迁后的变化,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沐恩邸社区居民古比金牛有说不完的话。近年来,沐恩邸社区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基层党建为引领,以多元治理为抓手,积极探索社区治理新路径,大力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营造“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格局。

  “社区在春节、元宵节、火把节、中秋节、彝历新年等节日举行各种庆祝活动,丰富各族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沐恩邸社区书记石一阿西表示,社区还在教育、医疗、就业、低保兜底方面精准发力,大家的生活越过越红火。

  沐恩邸社区的基层治理格局正是四川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民族工作主线,结合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工程,推动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果的缩影。

图为昭觉县沐恩邸社区。 唐启浩 摄 图为昭觉县沐恩邸社区。 唐启浩 摄

  为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依法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在广大民族地区,四川创新实施风险隐患和矛盾纠纷化解民心工程,密切关注涉民族因素的社情民意,畅通各族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渠道,加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发源于泸州市叙永县的“石榴籽”调解,就是其中的典型。

  2017年11月,叙永县人民法院、叙永县委统战部(民宗局)为妥善化解当地矛盾纠纷,以摩尼人民法庭为试点,逐步创设“石榴籽”调解模式,对助力民族地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助推基层治理作出了突出贡献。有了联盟村的先行先试,“石榴籽”调解工作室逐渐在叙永县全县开花结果,许多涉民族因素的矛盾纠纷得以有效化解。

  “‘石榴籽’调解室组建了一个多元化的调解机制,综合了法庭、综治中心,以及统战、乡贤、村干部的多方力量。然后大家就可以坐在一起,相当于互补各方面的不足。”摩尼镇联盟村第一书记、叙永县“石榴籽”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贺枭雄表示。

  谈及“石榴籽”模式给邻里关系带来的变化,泸州市赤水镇街村村民侯蔡学感慨道:“非常好,通过‘石榴籽’调解,大家矛盾纠纷少了,邻居之间关系好了。”

  截至2022年7月,四川已在全国率先创建191个“石榴籽”调解室。这一暖心的为民之举,“随时随地零距离”为各族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调解服务,降低了诉讼的时间、经济成本,妥善化解了影响民族团结的矛盾纠纷和信访积案,成为四川民族地区多元解纷工作的响亮品牌。“石榴籽”调解模式得到中央政法委、最高人民法院、国家民委高度肯定,被最高人民法院写入工作报告并在全国广泛推广。

  在四川,为各族群众解决矛盾纠纷、提供法律援助,不仅有“石榴籽”调解工作室。在凉山、甘孜、阿坝等民族地区,还有一批人,深入当地进行法律宣传,向民族地区群众提供法律援助。今年49岁的曾文忠就是其中的一员。

  “一个人服务社会、奉献社会,从另一个侧面更能体现你的社会价值,我选择了为四川的民族群体提供法律宣传和援助服务。”从2012年开始,曾文忠深入凉山、甘孜、阿坝3个民族自治州的10余个市县开展普法活动,累计服务时间达200多天,开展法律宣传活动300余场,为近3万人进行了面对面的现场法律宣讲或法律服务。

  四川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四川将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继续加强民族地区社会治理模式探索,坚持把依法治理民族事务作为加强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保障,进一步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新征程广泛凝聚人心和力量。(完)

【编辑:李岩】

(作者:李岩)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